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企業(yè)新聞

自主研發(fā)激光雷達: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開發(fā)新產品

來源:鉛筆道2017-05-01 我要評論(0 )   

2014年春節(jié)剛過,上海郊區(qū)的一家工廠,燈火通明。陳士凱和合伙人忙得連軸轉。白天在辦公室里開發(fā)系統(tǒng),傍晚又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

2014年春節(jié)剛過,上海郊區(qū)的一家工廠,燈火通明。

陳士凱和合伙人忙得連軸轉。白天在辦公室里開發(fā)系統(tǒng),傍晚又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工廠組裝激光雷達設備。
 
如今回憶起來,那段日子確實頗為辛苦,不過好在值得。
 
陳士凱在2013年10月創(chuàng)辦思嵐科技,開發(fā)基于激光雷達的機器人定位導航解決方案。其產品有激光雷達掃描測距傳感器RPLIDAR、同步定位與建圖解決方案SLAMWARE及可擴展的通用型機器人整機平臺Zeus。
◆ 思嵐科技創(chuàng)始人陳士凱
去年,RPLIDAR共售出上千套。
 
“能自己跑過來的垃圾桶”
 
2013年10月,陳士凱正式成立思嵐科技。“思嵐”與“SLAM”諧音,“嵐”為山間霧氣,與“RoboPeak”中“Peak”意義相契。4年前,他在工作之余組建團隊RoboPeak,意欲撇開打工之路,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
 
在英特爾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時,他與幾位同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校友時有相聚。大公司雖名聲在外,平臺頗大,但總有那么些“養(yǎng)老”氛圍,這不是他們想要的。2009年9月,陳士凱牽頭成立RoboPeak,打算先在業(yè)余時間做機器人相關的技術研發(fā),待時機成熟再正式創(chuàng)業(yè)。
 
酷,與自身工作背景契合,有發(fā)展前景,是他選擇做機器人的主要原因。當時,iPhone這樣的智能移動設備風頭正勁,業(yè)內流傳著PC與筆記本將衰退的說法。
陳士凱等人也認同此觀點,他們認為IT行業(yè)將趨向便攜移動設備發(fā)展,不過這樣的設備多需要人主動攜帶,這與發(fā)明智能設備是為了解放人工的初衷相悖,更具獨立性的智能機器人才是未來的主流。
 
機器人的種類頗多,簡單可分為家用與工業(yè)用兩類。陳士凱想做一款“大家都能用得到的機器人”,選擇了前者。當時市面上雖有家用機器人,但需手動遙控,機器不能“自主”移動。要想讓機器實現(xiàn)智能化的“自主”移動,需要先使它具備了解環(huán)境的能力,即定位與圖像構建。
 
某天,陳士凱在床上吃完東西,得扔垃圾,可是垃圾桶在門邊,他懶得起身,“要是我喊一聲,垃圾桶能自己跑過來就好了”。他把這個想法和團隊里的朋友一聊,考慮到從頭開發(fā)一款自主導航的垃圾桶機器人難度過高,大家又都是在業(yè)余時間做這件事,時間恐怕有點緊張,便商量著先找個切入點來做。
 
從激光雷達傳感器入手
 
當時市面上已有不少語音識別方案,要想讓機器人接收到人的指令并不難,難在如何讓它移動到用戶所需要的位置。解決這一點,一是定位,可在SLAM定位導航系統(tǒng)的基礎上開發(fā);二為移動,為避免在移動過程中與家裝家具碰撞,機器人需對家中的構造有所了解。
 
陳士凱先想到用攝像頭的視覺方案來解決這一點,“像人一樣,用眼睛了解周邊世界”。做出來才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的明暗度會影響攝像頭的工作能力,環(huán)境變暗,攝像效果明顯變差;另外,當時的攝像系統(tǒng)所繪制出的地圖精度也不足。
 
他搜尋起其他解決方案。在瀏覽國外的相關論文中,陳士凱注意到激光雷達傳感器。激光雷達是以發(fā)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達系統(tǒng)。
 
他想起之前曾看過的電影《普羅米修斯》中,演員在山洞中丟出一個激光球,就得到了山洞環(huán)境的掃描數據。 在那些論文與關聯(lián)視頻中,這樣的效果確實可以實現(xiàn)。激光雷達應用在機器人上,可以使其高精度地構建繪制出室內的構造,同時完成定位。
 
當時做激光雷達的公司寥寥無幾,且主要用于軍工,價格昂貴,“不妨我們自己研發(fā)”。
 
2010年起,陳士凱帶領團隊著手研發(fā)激光雷達核心元器件。次年,在SLAM定位導航技術基礎上,團隊做出的傳感器已能初步完成移動過程中對房屋內部結構的實時構建。接下來主要是對軟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硬件的機械設計。借力3D打印,他們做出了激光雷達的第一代樣機RPLIDAR A1。其測量半徑為6米,采樣次數為每秒2000次,功耗約60瓦,籃球大小,厚度約8cm。
 
2012年,國內涌起一波智能硬件的熱潮。而由于團隊成員不時會外出參展演講,有不少公司主動前來向RoboPeak尋求合作。更有甚者,直接來一句,“你們快成立公司吧,我們好下單!”
 
再推整機平臺Zeus
 
要批量生產,業(yè)余愛好者的身份顯然不再合適,加之技術積累相對成熟,2013年10月底,陳士凱正式成立思嵐科技。
 
次年4月,團隊此前簽約的300套激光雷達傳感器陸續(xù)出貨。陳士凱規(guī)劃起公司下一階段的產品。10月,他和磐谷創(chuàng)投敲定了天使輪融資事宜。
 
出于資本風向的推動,也考慮到軟件系統(tǒng)的兼容性等問題,陳士凱想到將開發(fā)出的軟件系統(tǒng)集成到芯片上,立項SLAMWARE。
 
SLAMWARE是一種單模塊化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系統(tǒng),集成了基于激光雷達的同步定位與建圖及配套的路徑規(guī)劃功能。2015年年初,SLAMWARE芯片原型研發(fā)完成。
 
◆SLAMWARE芯片

不過,即便是芯片,若要使用,還是需要做外部調整與編程設置。為方便客戶,團隊開發(fā)了可擴展的通用型機器人整機平臺Zeus。其內置SLAMWARE自主導航定位系統(tǒng),可搭載不同應用在不同的商用環(huán)境中開展工作,無需外部調整與編程設置。客戶可根據需求,在其基礎上迅速開發(fā)出某一具體品類的機器人。
 
8月,思嵐科技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常春藤資本Ivy Capital、謙石高新創(chuàng)投與磐谷創(chuàng)投。
◆激光雷達RPLIDAR A2
 
2015年年底,經過調整優(yōu)化,思嵐科技推出更適合工業(yè)應用的RPLIDAR A2。其測量半徑為8米,采樣次數為每秒4000次,旋轉速度為10Hz,體積縮至手掌大小,厚度4cm。SLAMWARE芯片此時僅有硬幣大小,優(yōu)化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多傳感器融合的支持,以及根據客戶需求做出的性能提升。
 
去年起,團隊主要致力于提升產品性能,量產與市場推廣。其中,RPLIDAR銷出上千套。今年4月,團隊推出RPLIDAR T1,它可在100米測量半徑內,完成300度掃描,測量頻率為20000 Hz,掃描頻率高達20~40Hz,功耗低至12瓦。
 
目前,思嵐科技正在進行Pre-B輪融資。接下來,團隊會根據不同的商業(yè)應用場景開發(fā)新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思嵐科技激光雷達傳感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