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帶給航天事業(yè)七大改變

激光制造商情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2014-04-19 我要評論(0 )   

據外媒報道,歐洲宇航局(ESA)對3D打印技術興趣濃厚,認為它將給未來的太空探索帶來眾多改變,主要有以下7各方面:

    據外媒報道,歐洲宇航局(ESA)對3D打印技術興趣濃厚,認為它將給未來的太空探索帶來眾多改變,主要有以下7各方面:

   1.零件制造

  歐洲宇航局材料工程師貝諾伊特·邦瓦森對3D打印的格狀鈦球贊賞不已,認為它是添加制造(AM)的典范。他說:“這些球內部中空,外部復雜并且對稱,重量輕到不可思議還非常堅固。傳統(tǒng)方法根本做不來。”類似結構能給衛(wèi)星提供超輕材質,潛力無限。

  歐洲宇航局用3D打印技術制造了天線支架,重量減輕了46%。一般需要分成兩半制造的射頻濾波器也不在話下,不僅重量輕了一半,工時也縮短了幾個星期。3D打印出來的發(fā)動機燃燒室和噴嘴還能承受2500攝氏度的高溫。

   2.電腦圖案實體化

  和傳統(tǒng)切割方法不同,3D打印采用“疊加”法進行生產。電腦設計好的零件被水平“分離”成很多層,再從下往上依次打印,逐步堆疊而成。只要適用于打印,無論塑料還是金屬,任何零件都可以3D打印創(chuàng)造出來。

 

歐洲宇航局3D打印的格狀鈦球近照。(圖片來源:歐洲宇航局)

  格狀鈦球中空,輕盈,并且非常強韌,受到工程師的贊賞。(圖片來源:歐洲宇航局)

 

  3.設計創(chuàng)新

  歐洲宇航局材料工程師勞倫特說:“按照傳統(tǒng)設計規(guī)則,我們必須給切割工具留一個切口,方便去除多余材料,制作產品。不過有了添加式制造法,我們就只用考慮設計,不必再受到生產過程的限制。3D打印還將減少設計工序,節(jié)約物料和能源,更加環(huán)保。我們也會相應的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4.節(jié)約空間

  如果應用得當,3D打印技術還能節(jié)省空間。勞倫特說:“航天是個空間狹窄的領域,我們需要小一些的零件——但質量要好。”受到成本限制,有的技術雖然理論成立,但現實中并不可行。3D打印有希望降低成本,取而代之。

   5.模型制造

  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歐洲宇航局一線工程師們的“常規(guī)武器”,并且用途廣泛。3D技術能夠輕易將電腦里設計好的航天器草案依照比例縮小,做成模型。另外,3D打印出來的金屬元件已經在科研設備中派上用場。

   6.試驗品

  當然,3D打印產品必須通過測試,合格后才能切實進入太空。早在2009年,歐洲宇航局就已經進行過類似實驗。

   7.未來潛力

  將來的載人航天任務可以攜帶一臺3D打印機飛進太空,無論飛多久,多遠,都能自主打印所需零件,方便維護和修繕航天器。歐洲宇航局已經通過測試認可了這一方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